根據相關規劃,到2020年全國范圍內將基本實現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。除了生物燃料乙醇,煤化工領域的煤制乙醇產業同樣有望受益。
此前,國家發改委在《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》明確提出,不再增加以糧食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產能力,合理利用非糧生物質原料生產燃料乙醇,并提出2020年實現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1000萬噸的目標。據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統計,2016年我國燃料乙醇產量大約只有250萬噸。隨著乙醇汽油的推廣,燃料乙醇供需缺口將呈擴大趨勢,進而將有效推動煤制乙醇能源標準化,煤制乙醇或將迎來發展機遇。
東方證券分析師認為,煤制燃料乙醇成本優勢明顯,比生物燃料乙醇成本低300元至800元/噸。按完全成本測算,生物質乙醇成本在4700-5600元/噸之間,而煤制乙醇成本普遍在4000-4200元/噸之間。即使考慮糧食乙醇補貼和消費稅減免等因素,煤制乙醇仍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,成本差至少在300元/噸左右,最大可達約800元/噸。業內人士預計,未來生物乙醇和煤制乙醇的產能比約為3:1.
中證報報道,專家指出,目前煤制乙醇相比生物質乙醇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,在燃料乙醇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的情況下,煤制乙醇技術的革新有望為燃料乙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,未來將迎來快速發展期。
分析認為,煤制乙醇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,相關公司有望受益。目前,A股公司興化股份以及新三板企業中溶科技等從事煤制乙醇業務。